空间思维是所有思维的基础吗

首页    《脑科学前沿》栏目    空间思维是所有思维的基础吗

 

 

 

突然找到我们思索已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特别愉快的体验。它可以是解决一个字谜,或者想起你把钥匙放在哪里,或者是算出一道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中缺失的部分。我们从各个角度研究问题,直到——啊哈!——我们找到了解决之道。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将这种心理体验描绘得相当美妙下面这段引语中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在描述抽象思维运用了丰富的空间意象:我们迷失在一条走廊,每扇门打开都通向虚无然后,我们跌跌撞撞地穿过一扇通往光明王国的门。

 

微信图片_20250114134926

 

空间隐喻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也极为常见比如:我们——仰望榜样,回顾错误,陷入绝望,或者精神高涨。但是,如果这种联系不仅仅只是隐喻呢?如果空间思维真的是我们概念、时间或社会等各个维度上进行思考的基础呢?

 

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在他的文章《在思维自我定向意味着什么?中已对此有所暗示。康德认为,在逻辑思维中进行自我定向夜间在自己家中辨别方向颇为相似。我们明白各种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并且摸索前行。最近,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特沃斯基 (Barbara Tversky) 在著作《动态中的思维》中探讨了空间思维是许多其他思维形式的基础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项神经科学实验的关键支持。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哺乳动物中,海马体区域存储着认知地图——我们所经历的物理环境的稳定表征事实证明,这些区域还同样存储社会、时间和概念空间的地图

 

微信图片_20250114134934

1 研究发现,大脑中认知地图的构造可能与海马体位置细胞有关

 

长期以来,社会学家一直将归属关系和权力作为构建社会关系的两个核心维度。你的老板如果你猫的话还有你的猫)对你有权力,你可能对你的下属有权力。再者就归属关系而言,你可以很容易地将认识的人按照与你的亲疏远近程度进行划分,比如关系亲近的(挚友)或关系疏远的(泛泛之交)。在一项设计精妙的实验中,Rita Tavares 和同事利用这两个维度来探究我们的大脑如何构建社会空间

 

实验的参与者需要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图形与我们小时候玩的《宝可梦》游戏并无太大差异。屏幕上出现了不同的角色,参与者必须选择如何与他们互动(例如,在工作中是服从还是违抗他们的老板)。不知不觉中,参与者通过追踪不同角色在权力和归属维度上的变化,在社会空间中“导航”。

 

通过性格问卷调查可知,那些善于追踪这些维度的参与者具有更高的社交技能。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参与者在脑成像扫描仪完成这一切的研究人员发现,海马体中的激活状态会追踪权力维度并受归属维度的调节。也就是说,映射物理空间至关重要的区域映射社会空间也同样重要

 

1820ae04f64d1fc2c19d6e266bc7bc8

 

如今,采用类似模式的神经科学实验也发现了构建概念和时间维度的相同区域。去年夏天,Li 及其同事使用 BrainMap 数据库进行的一项分析发现,当我们在逻辑空间中导航时,这些空间相关的脑区(而非语言相关脑区等会被激活,这进一步支持了康德在18世纪的直觉:空间思维是许多其他思维形式的基础。

 

 

编辑:品度健康情绪管理中心

2025年1月16日 15:43
浏览量:0
收藏